二、專利權轉讓、許可的法律風險
根據(jù)《專利法》的規(guī)定,專利權可以轉讓,但是需要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辦理?!秾@ā返?/FONT>10條規(guī)定,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并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予以公告。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轉讓自登記之日起生效。此外,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向外國人、外國企業(yè)或者外國其他組織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辦理手續(xù)。如果企業(yè)未按上述規(guī)定擅自轉讓專利權,則其轉讓行為會被認定為無效,從而給企業(yè)造成損失。
《專利法》第12條規(guī)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他人專利的,應當與專利權人訂立實施許可合同,向專利權人支付專利使用費。被許可人無權允許合同規(guī)定以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該專利。根據(jù)該規(guī)定,專利權人與被許可人之間訂立實施許可合同是法律的強制性要求,雙方必須遵守,否則可能會影響實施許可的效力。此外,對于被許可人來說,因法律未賦予其轉讓許可的權利,所以如果其擅自允許實施許可合同規(guī)定以外的任何單位或個人實施專利,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jù)《專利法》的規(guī)定,在特定情形下,具備實施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可以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給與實施發(fā)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專利權人自專利權被授予之日起滿三年,且自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滿四年,無正當理由未實施或者未充分實施其專利的;二是專利權人行使專利權的行為被依法認定為壟斷行為,為消除或者減少該行為對競爭產生的不利影響的。此外,根據(jù)《專利法》第51條的規(guī)定,一項取得專利權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比前已經取得專利權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具有顯著經濟意義的重大技術進步,其實施又有賴于前一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實施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jù)后一專利權人的申請,可以給予實施前一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強制許可??梢?,申請強制許可是法律從推定整個社會技術進步的角度賦予當事人的一項重要權利,企業(yè)應該充分利用好,如果怠于行使的話,很可能會使企業(yè)喪失良好的機遇,并進而影響正常的發(fā)展。但同時,企業(yè)也應該注意到,根據(jù)《專利法》的規(guī)定,取得強制實施許可的單位或者個人不享有獨占的實施權,并且無權允許他人實施,此外,還應當付給專利權人合理的使用費。
三、專利侵權的法律風險及防范方法
專利侵權風險是專利法律風險中較為嚴重的一種。根據(jù)《專利法》的規(guī)定,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有:一是有被侵權的有效專利存在;二是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三是侵權行為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四是行為不屬于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情形。下面列舉幾種在實踐中常見的專利侵權行為:
(一)制造他人專利產品的行為。《專利法》對專利產品的制造行為的保護是絕對的,不論制造者在主觀上是否知道屬于他人的專利產品,只要在客觀上制造了專利產品就構成專利侵權;
(二)使用專利侵權產品的行為。如果使用者在主觀上不知道他所使用的產品是侵權產品,則不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值得注意的是,該行為只適用于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在任何情況下,使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產品的行為均不構成侵權;
(三)銷售專利侵權產品的行為。如果銷售者在主觀上不知道該產品是侵權產品而銷售,則不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四)進口他人專利產品的行為。這是保護專利的進口權。由于專利權具有地域性,在專利權獲得領域以外生產的專利產品不構成專利侵權,但只有專利權人同意才能將該產品輸入到專利權保護區(qū)域,其他人擅自進口行為構成侵權;
(五)使用他人專利方法的行為。專利方法使用范圍的保護是由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一種方法可能有多種用途,甚至可能有跨技術領域的用途。如果第三人把專利方法應用于其他領域,而且又不是相近的技術領域,在專利權人的權利要求書中未記載這種跨領域的用途,所實現(xiàn)的技術效果在專利說明書中也沒有記載,則第三人使用該方法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此外,《專利法》也規(guī)定了幾種特殊情形下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一)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xù)制造、使用的;
(三)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xié)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五)為提供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y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制造、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yī)療器械的。
防范風險辦法:企業(yè)獲得專利權之后,應在該專業(yè)領域內進行侵權產品或者侵權行為的跟蹤,及時發(fā)現(xiàn)被侵權的事實,保留相關證據(jù)以便及時制止侵權、索賠;企業(yè)在實施某項產品生產、投放市場前,應檢索有關專利文獻,了解自己的產品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專利。
來源:百度